本
期
目
录
数字|
农村承包地确权已经完成80% 农村土地确权全面提速
上半年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
政策|
农业部:3年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
农业部:贫困地区招募特聘农技员
数字
农业部:农村承包地确权已经完成80%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承包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计保障,承包地确权登记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土地流转的前提。据央视网消息,农业部8号宣布,去年下半年中央开展“三权分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来,“三权分置”进展总体顺利,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已经完成80%。
“三权分置”是指农村承包地在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将原有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因此,“三权分置”的首要任务是摸清承包地的家底,把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位置等信息载于登记簿,对承包地确权颁证,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权益。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已完成10.5亿亩,约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0%。山东、宁夏、安徽、四川4省、区已基本完成。今年新增北京、天津等6个省份开展整省试点,整省试点省份已达到28个,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在全国全面铺开。预计明年底,将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
一亩田发现,确权颁证推动了土地流转。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4.7亿亩,已经占到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5.1%。这将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在“三权分置”推进过程中,还将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规避流转双方的风险。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面广、所需资金量大,其中航拍、测绘、调查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为保障农民的权益,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目前,政策已明确,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承担,不从农民口袋里拿一分钱。为此,中央财政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安排了181.4亿元专项补助。各地也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动经费落实。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明确了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其中20多个省份每亩补助5元至10元。山西、广西、青海等省区补助标准较高,为15元每亩。
“按照安排,预计明年底,全国将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
一亩田了解到,实际上,不仅是承包地,今年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全面提速:根据国务院今年初下发的《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农业部负责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国土资源部负责全面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土地确权四大好处:
好处一:帮助农民分清四至,摸清家底。
好处二:有效保护农民财产。
好处三:贷款方便。
好处四:农民可放心大胆往地里投入、流转。
(据农民日报)
农业部:上半年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0%、96.7%、98.3%、99.4%和96.0%,畜产品“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为99.8%,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政策
农业部:3年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
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两个主要领域。据了解,近年来,部分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意识仍然淡薄,制售假劣农资、违规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合法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影响了消费信心,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日,农业部印发通知,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构建以信用为核心,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监管、事后信用评价的新型监管机制。
通知提出,到2017年底,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率先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到2018年底,全国粮食大县、“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基本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到2019年底,基本实现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
一亩田注意到,需建立信用档案的对象为农资和农产品领域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称和社会信用代码等基础信息,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认证或登记信息,监督检查信息和奖励信息等。农业部希望此举有效规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通过建立主体信用档案和评价机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农业部:贫困地区招募特聘农技员
为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能力,解决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工作中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不足等问题,近日,农业部决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四川省凉山州、四川省甘孜州、四川省阿坝州、陕西省延安市等7个贫困地区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试点。原则上每个地区选择不少于3个贫困县开展试点。
招募对象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新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
招募管理
原则上每个县5—10名。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服务协议等程序,开展特聘农技员招募工作。特聘农技员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期限原则1年,择优续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称、申报科技项目、评奖评优等方面,保障特聘农技员与当地在编农技人员享有同等权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