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网讯 “搞生态、做绿色产业,即便是亏了,我也不怕,因为老百姓真正得利了。”近日,在宣汉县塔河镇号楼村,当地返乡创业农民工王舜告诉记者。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外出福建等地打工21年。2009年,他返乡牵头成立了宣汉县舜天湖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宣汉当地有名的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之一。
图文无关
“黄布包”打工仔 回乡建农庄
1988年7月,家里贫困、兄妹多的王舜,在初中毕业后就背着“黄布包”踏上了外出打工路。在福建,他抬过水泥板、挑过泥沙浆;在成都,他当过包工头,开过小公司……一路摸爬滚打,他渐渐在建筑行业、劳务行业里崭露头角,淘到了第一桶金。
2008年母亲的病逝,成为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当时我从成都回家奔丧,发现村里的路还是当年外出打工时的那条泥巴路;以前的荒山荒坡,也没有变化。于是,我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走在自己一手创办起来的山水农庄里,王舜说。
记者放眼望去,远处是一大片葱郁的经果林,近处是规模鱼塘内游弋的鱼儿,背后是立面崭新的农庄房屋。如果不是王舜的介绍,很难将其与荒山荒坡联系起来。
2009年,王舜投资1000万元,租赁8000多亩森林山地,建立了舜天湖农业专合社,搞起了集观光旅游、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截至目前,已栽种杜仲、厚朴等中药材80余万株,栽种桤木树、柏杨等40余万株,还修建了鱼塘、畜禽养殖场等。目前,山水农庄已初具规模。
“其实,返乡投资创业,不完全是为了赚钱,更多是让家乡的老百姓尽快脱贫致富。”王舜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农民搞产业,一怕上规模,卖不出去;二怕老板跑了,血本无归。但现在时代变了,解决农产品卖难,有电商平台;担心老板跑路产业成了烂账,政府的监督力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严格。”
遍山“摇钱树”赚来小洋楼
返乡创业以来,王舜一边搞产业化、规模化,一边尝试“互联网+”模式,通过电商打开销路,生态园里的货供不应求,让老百姓真正明白了“从土地里刨金”的概念。
“以前我们这里,不是荒山就是荒坡,现在全部种上了银杏、厚朴、柏杨等‘摇钱树’,大不一样了呀!”号楼村三组村民吴希明指着自家流转土地里栽种的一株株经果林笑着说,其实,一开始,大家对王舜返乡创业是不相信的,主要怕他吹牛,赚了钱就跑了。现在大家发现他很守信用,每年按时给土地租金,还让村民进生态园打工,“去年我就挣了两万多元,真的要感谢他。”
今年60岁的五组村民陈文明笑得很开心,他说:“我家土地都流转给舜娃儿,每年租金几千元,我又在生态农业观光园里帮忙管理,一个月2000元,多安逸的。”
王舜说,下一步,他要在山水农庄里建一个300亩的人工湖。“这是我这个创业项目当中的重头戏,现在只有山没有水,一旦人工湖成形,山水呼应,既能搞绿色生态农业,又能走农旅结合的路子,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王舜说,目前,生态农业观光园每年能解决700多人次当地村民就业。
走在如今的号楼村里,随处可见立面崭新的小洋楼,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号楼村的变化。王舜一边走着,一边告诉记者:“钱亏了,可以再赚,但青山绿水的生态园、绿色梦,对老百姓今后都有益,是真正可持续的 ‘金饭碗’。”来源:
https://www.zg3n.com.cn/article-13497-1.html
评论列表